會場上,大家圍繞2個案例,進行了多角度,多層次的討論,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意見和建議。
一個案例中的學生A認為自己一無是處,未來沒有希望,她和宿舍的同學關系很緊張,思想偏激,又不愿意做心理輔導。老師很擔心這個學生的情況,請大家出謀劃策。有的老師認為要多給予學生關注,也要耐心,當學生開始信任老師之后,就會打開心扉,說說心里話,就可以開展有效的教育了。有的老師認為可以讓該學生擔任語文課代表,因為她有很好的文學功底,也很愿意用文字表達,這可以提升她的自信心。有的老師建議班主任借用周記的機會,用書面溝通的方式多多交流,可以增進了解。也有的老師建議多關注家庭的親子關系,可能和缺少父母的關愛是有關系的,如果增進親子關系,讓她的優勢長處被父母看到,感覺到孩子給他們爭光了,或許可以讓她的問題得到解決。
根據案例中的信息,我們認為親子關系是這個學生問題最主要的因素,如果家長能夠協同處理,預期會有好的效果。為了改善親子關系,我校心理輔導室能量工坊提供了一個專項心理服務“親子共成長”活動,由2-4名心理老師組成一個團隊,邀請有需要的學生家庭參加。這個活動目前已經服務了2個家庭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因此,我們建議老師向該家庭推薦此項服務。
另一個的案例是一個頭腦聰明,卻厭惡學習的學生B,因為不投入學習,會有留級的風險,很希望能夠幫到他。有的老師認為該生從初中起就缺乏學習動力,需要進一步去了解他的學習中發生了什么,從而可以對癥下藥。有的老師談到需要進一步了解家庭的互動模式,了解家庭對孩子目前的厭學狀態有什么影響。有的老師談到了班級學風建設的問題,建議通過給學生更多的職業生涯的探索和指導,讓學生有目標,有動力。有的老師談到可以讓學生們從入學起就規劃,去準備自學考試或者專本通讀,確定方向,自加壓力。有的老師談到了同伴的重要性,一個良好學風的宿舍,可以帶動這樣的學生。
本案例中的孩子的學習動力可能最佳的推動者是學生,因此,我們推薦的是能量工坊的朋輩沙盤體驗活動。我們招募有類似厭學問題的同學組成團隊,通過共同參與沙盤體驗活動,通過與同輩的交流,來觸發他們的動機,強化他們的動力。
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經驗和智慧,同時,也都有自己的盲點和短板,通過案例的交流和研討,幫助老師們打開思路,拓展視角,也提供了很多實用的建議。老師們表示“能量時光”學生案例研討會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,是推動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舉措,是班主任專業成長的積極探索。我們將不斷優化,力爭越辦越好,繼續為老師服務,為學生服務。(圖/文 鄒文華)